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伦敦雾霾事件(伦敦雾霾事件百科)

KTV免费预定 2022年12月06日 09:42:39 28
伦敦雾霾事件(伦敦雾霾事件百科)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史上最严重的六大雾霾事件,伦敦那次死了12000人,太可怕了...

本文目录一览:

史上最严重的六大雾霾事件,伦敦那次死了12000人,太可怕了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1930年12月1-15日,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

在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出现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声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雾霾事件:1943年7月26日清晨,走在路上的人们闻到了刺鼻的气味,并且很多人的眼睛不断地流泪,这是洛杉矶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雾霾的攻击,随后十几年,光化学雾霾在洛杉矶成为新常态。

在1952年12月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948年美国多诺拉雾霾事件:1948年10月26至31日,持续的雾天的多诺拉镇,出现逆温现象。工厂排出的大量烟雾,被封闭在山谷中,除了烟囱之外,一切都消失在烟雾中,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令人作呕。

小镇中6000人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为眼病、咽喉痛、流鼻涕、咳嗽、头痛、胸闷、呕吐等,其中有20人很快死亡。死者的年龄多在65岁以上,大都原来就患有心脏病或呼吸系统疾病。

1952年英国伦敦雾霾事件:1952年12月5至8日,伦敦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仅仅四天时间,死亡的人数就达4000多人。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就连当时在伦敦参加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1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一息。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1959年墨西哥的波萨里卡事件:由于石油、采矿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

1964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的工业废气日益严重,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使得市民哮喘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1964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患者达500多人。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死亡11人。

来自:《时事时评》

伦敦雾霾的原因有什么

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根据《生命时报》驻伦敦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治理雾霾污染的一条出路。为什么伦敦雾霾,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伦敦雾霾的原因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伦敦雾霾的治理 措施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英国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清洁空气委员会(Clean Air Council)成立,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 经验 、有学识或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政府负责划定烟尘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最高3个月的监禁。1960年,伦敦的二氧化硫(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43.6%,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是显著削减阶段(1960-1980年)。1968年,英国政府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烟尘排放限值的权力,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政府设立新的烟尘控制区的权力。1974年,政府颁布《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这一阶段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扩大了烟尘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年,烟尘控制区的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伦敦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第一阶段还略有波动,但到了第二阶段,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便有了显著改观,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短期内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过80%。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天数已经从每年几十天减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第三阶段是平稳改善阶段(1980-2000),伦敦大气控制与治理的重点已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政府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环境法》(1995年)、《国家空气质量战略》(1997年)、《大伦敦政府法》(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1999年)。这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

第四阶段是低碳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此时伦敦的空气质量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伦敦市长经过广泛咨询后发布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国家空气质量目标。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将于2050年建成低碳社会。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烟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之榜首。

伦敦雾霾的经验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理雾霾

伦敦曾经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英国各界的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1)依法治霾。1956年,在著名的《比佛 报告 》 (The Beaver Report)推动下,英国颁布了世界上首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在此基础上,20世纪60-70年代,英国主要采取“末端治理”来治理空气污染。除了不断完善《清洁空气法》,1968年以后,英国又相继出台《污染控制法》(1974)、《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护法》(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修订)、《环境法》(1995年)、《大伦敦政府法案》(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案》(1999年)及《气候变化法案》(2008)等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其他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约束,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以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英国根据国情,走以“立法为主,补贴为辅,全面推进,最终建立低碳社会”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英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80% 的长期目标。(2)制定国家战略,指导治理雾霾。从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以此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随后英国提出《能效:政府行动计划》(2004)、《气候变化行动计划》(2005)、《英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5)、《低碳建筑计划》(2006)、《退税与补贴计划》(2007)、《英国能效行动计划2007》、《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2008)及《低碳转型计划》(2009)等一系列计划与政策的出台,彰显了英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与决心。尤其是2009年低碳转型计划》勾画出英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目标是到2020年,英国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120多万人从事绿色职业;700万栋房屋进行节能改造,150多万户家庭将得到政府资助自产清洁能源;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能源;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将减少40%。由于英国的大力推动,近年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全球迅速传播,并得到广泛的认可。(3)加大财政投入。2009年英国政府拨款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对那些主动在房屋中安装清洁能源设备的家庭进行补偿,预计将有700万家庭因此受益。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上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4)构建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英国在利用气候变化税、排放贸易机制等政策工具及低碳交通、“清洁煤炭”、碳预算等计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政策工具与计划的特色,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政策计划体系,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低碳经济”互动体系,促进低碳经济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5)设立各种专项基金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碳基金” 作为由英国政府利用每年大约有6600万英镑的气候变化税作为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商业化基金,有力地促进英国商业和公共部门减排CO2,加大投资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2008年英国政府启动“环境改善基金”,可以将政府对低碳能源和高能效技术示范和部署的支持以及对能源与环境相关的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提供相应的基金资助。为了在绿色运输和能源项目中加大投资,2010年3月英国设立10亿英镑(7.49亿欧元)绿色能源基金,改造运输体系使用清洁燃料,提升低碳能源(如风能、海洋波浪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为数千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二)利用清洁能源等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伦敦的烟尘最高浓度达4460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达到3830微克/立方米。1950年代,伦敦的有关部门通过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及家庭燃煤,因此,他们除了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外,还决定增加清洁能源比例,推广使用无烟煤、电和天然气,减少烟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排放;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政府采用补贴的办法帮助居民改造燃具,而且要求市区和近郊区所有的工业企业都不准用煤炭和木柴作燃料,其产生的废气也均须利用物理和化学 方法 加以净化,达标后才可排出等。英国还大力发展监控技术,建立大气监测网。自1961年开始,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由450个团体参加的大气监测网。监测网有1200个监测点,平均每小时对烟尘与二氧化硫采样一次,每月测降尘量一次,其中伦敦、爱丁堡、谢菲尔德三个城市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再加上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英国空气质量的改善,英国的能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5年燃料构成中煤炭的比例为27%,电和清洁气体燃料占24 5%,燃料油为43%;1980年煤炭仅限于远郊区工厂使用,比例进一步减少到5%,电和清洁气体燃料提高到51%,燃料油为41%。尤其是煤炭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从1948年的90%下降到了1998年的17%,而天然气的占比却从0上升到了36%。2003年,英国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将于2050年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英国颁布《气候变化法案》,政府承诺到2020年将削减26%-32%的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的排量降低60% 的长期目标。2009年英国政府公布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 的份额,其中40%的电力来自低碳领域(30% 来源于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10% 来自核能)。

伦敦雾霾相关 文章 :

1. 雾霾用英语怎么说

2. 《雾霾》阅读练习及答案

3. 关于雾霾的说明文作文

伦敦雾霾政府如何冶理人民如何应对

“伦敦雾霾事件”发生在1952年12月。12月5日到12月9日,含有多种有毒气体和固体颗粒的厚重雾霾笼罩伦敦长达5天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史称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这成为了英国人大规模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开端。伦敦雾霾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府采取立法手段来约束工业及居民行为。伦敦烟雾事件使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同时,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在冬季则采取集中供暖,用系统化的方式减少取暖时的燃料使用总量。1968年,上一个《清洁空气法案》到期,新的《清洁空气法案》出台,新法案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1974年英国政府颁布实施了《控制公害法》。该法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对空气、土地、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的保护以及对噪音的控制条款。政府颁布的关于控制大气污染的法令还有《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例》和《能源法》等。上述各种法令、通告的颁布,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保护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法治理污染已成为英国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政府发布的各种相应的法律、通告,为成功控制大气污染奠定了基础。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其次:政府大力通过发展公共交通设施,及对私家车的高压控制,来减少私家车数量。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数量持续增加的汽车取代燃煤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这些物质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以臭氧为主的多种二次污染物,就是所谓的“光化学烟雾”。对于这一趋势,英国自1993年起要求所有出售的新车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1995年英国通过了《环境法》,要求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根据英国国内、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设立了必须在2005年前实现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标,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多种常见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也是配套的手段。伦敦有着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有140多年历史的地铁是大多伦敦人出行首选,密如蛛网的线路覆盖整个伦敦。除了地下铁,还有城市火车、港区轻轨和几百条公交线路分流路面人群。发达的公众交通以及政府对非公交系统用车的高压手段,让公众更乐意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英国一直致力于控制市区内的汽车数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费的手段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到2008年2月,伦敦针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已升至25英镑/天,折合人民币350元/天。这大笔收入都花在了公共交通上面。对拥堵费制度虽然抱怨挺多,但事实是收费地区交通拥堵程度减少了30%。伦敦正计划在今后20年里,把伦敦的私车流量减少9%。

其次: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对标准线下的集体或个人处以重罚。1973年《欧共体环境行动计划》法案,欧共体委员会建立了一项程序,要求成员国在设定的截止日期前就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能超过的水平达成一致。英国关于空气质量的第一项指南于1980年产生,当时仅涵盖了烟尘和二氧化硫。1995年《环境法》首次要求政府制订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此时的新标准已经涵盖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多种常见污染物。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目前英国空气质量标准和目标取自于欧盟《空气质量框架指南》及其子指南,明确了12项污染物的限值或目标值。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铅等。

再次,坚持长期监督检测PM10和PM2.5指标。伦敦从1994年开始监测PM10,伦敦市仅有郊区环境站年均浓度达标,城区环境站和路边站均不达标。(郊区环境站浓度范围为25—45μg/立方米,98年以后实现达标;城区环境站年均浓度为40—60μg/立方米;路边站年均浓度为70—80μg/立方米)。经过十余年的治理,根据英国2010年空气污染年报,2010年大伦敦城市区PM10年均值达标,是英国43个空气质量考核区唯一一个日均值超标的地区,但日均值达到宽限期要求。PM2.5的检测要晚于PM10。伦敦市1999年建立了第一个PM2.5监测站。该站1999至2000年期间,PM2.5年均浓度值在13—16 μg/立方米的范围内波动。随后陆续建立郊区、城市及路边PM2.5监测站,目前有17个监测站在运行。2010年,大伦敦城市区PM2.5年均值为16μg/立方米达标,达到欧盟和英国的标准。

第五,保持已有战绩,持续加强治理。即使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但对伦敦空气现状表示不乐观的依然大有人在。根据欧盟委员会最近几年所作的报告,伦敦城的空气污染指标既不符合欧盟指标,也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相去甚远。2010年,一份由伦敦市政府主导的空气质量报告显示,每年大约有4267名伦敦居民因长期暴露在伦敦糟糕的空气中导致死亡。甚至,伦敦“糟糕”的空气质量,还一度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媒体报道中的主要话题。英国肺脏基金会呼吸病学顾问基斯•普劳斯就曾表示,伦敦夏季时常出现的烟雾污染可能会引起一些运动员喉咙和胸口的疼痛,令他们的呼吸急促,选手们甚至只能借助一些药物来缓解这些不良症状。尽管已不再有半个世纪前的严重污染,但面对这些指责和质疑,伦敦市政府能做的唯有继续治理空气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治污模式已经被唾弃。

第六:与时俱进,采用新型清洁空气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技术开始被应用于治理空气污染,不过其主要方向仍然是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伦敦市政府现在提出的目标是:短期内,削减污染最严重的机动车的排放;提高新型、清洁机动车和技术的使用率;提高清洁燃料的使用率;长期内,提高交通“零排放”模式的使用率(氢气燃料电池和电动车)。同时,伦敦市政府正大力采用灰尘抑制剂这类的化学手段清洁空气,醋酸镁和醋酸钙在2011年被首先投放在了伦敦市内污染最严重的玛丽勒博路与上泰晤士街。实验表明,抑制剂可以减少高达14%的污染水平,鲍里斯后于2011年底宣布,该方案将进一步扩展到伦敦其他十几个监测站点。

第七:将抗霾培养为全民生活方式。改善伦敦的空气状况不仅有政府的努力,英国各大高校、环保组织与媒体也在形成合力,全民都是治理空气污染的践行者。今年1月16日,伦敦国王学院、伦敦盖伊医院与伦敦圣托马斯医院联合组建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基金会将联合主办一个有关“如何降低空气污染对个人影响”的研讨会,专门探讨的是伦敦市每一位居民如何从自身做起改善空气质量。为了让伦敦居民对城市空气质量有进一步了解,伦敦国王学院于2010年3月12日在多个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名为“伦敦空气”的手机软件,每小时向用户免费推送伦敦空气质量,该软件数据基于的是设于大伦敦地区100个观察站的数据。北京时间2013年1月13日21时的伦敦空气质量为“低污染”,其中氮氧化物1级、臭氧1级、可吸入颗粒物(PM10)2级、可入肺颗粒物(PM2.5)2级、硫化物1级(数字越低表示污染越轻)。一名用户在评论中写道:“数据的上下起伏都在督促我过更环保的生活。”环保不再是对短时间重度污染的反应,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伦敦抗霾经验可以看出,抗霾不仅是一项政府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当中。出行时尽量采用绿色方式,抗拒或者不支持污染大气的行为,在雾霾天学会保护自己等等。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到这场抗霾战役当中,相信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以后在中国轻松可见!

1952伦敦雾霾出现的原因

伦敦雾霾产生原因:

1、地面的空气温度相对于高空总会稍微高一些伦敦雾霾事件,但是在冬天夜里,地面温度可能会发生骤降,反而可能冷却接近地面部分的空气,造成空气的温度反转。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小颗粒就会相互结合形成雾气。

2、供暖采用燃烧煤炭,从而产生伦敦雾霾事件了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在空气中无法挥散,造成严重后果。

伦敦雾霾事件:

1952年12月5日开始,伦敦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而且这几天又准备下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被厚厚的云层盖住,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造成后果:

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而在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