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需要冬眠的小动物都有哪些?
- 2、冬天冬眠的小动物有什么
- 3、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 4、需要冬眠的小动物都有哪些
- 5、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需要冬眠的小动物都有哪些?
需要冬眠的小动物有以下三类:
第一种、蛇及蛙等两栖爬虫类的冬眠,其体温与周围环境配合,如环境温度下降则体温跟着下降而进入冬眠状态,己无法进行调节。
第二种、松鼠等动物其体温于平时保持恒温性,在进行冬眠时,可将自己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周围之温度,但为了避免体液在0℃以下结冻,其体温维持在5℃上下。
第三种、熊类,熊在冬眠时其体温只下降几度,但能长时间不进食而呈睡眠状态,在严谨的分类下应该是近于睡眠和冬眠之间,冬眠的哺乳动物能够利用特殊因子来控制神经荷尔蒙系统调节器官的代谢状态。
诱发因素
冬眠的诱发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环境温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专家认为,逐渐缩短的白昼是一种冬眠信号,它会导致一些内在因素的改变,如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生物钟的调节。
生物钟看来会影响动物的行为,如脂肪贮存和为冬眠作准备。还有正待研究的关于冬眠地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麻醉作用,可能也是冬眠的诱发因素。环境温度的升高和代谢产物的积聚可能都是觉醒信号。
冬天冬眠的小动物有什么
冬天冬眠的小动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亚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极熊、蜗牛、鳄鱼、刺猬、乌龟、蝙蝠、黄蜂、睡鼠等。冬眠是一些动物在冬季时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让自己的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
蛇
蛇是最为典型也是最为常见的冬眠的动物,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或以下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期。
青蛙
青蛙跟蛇都是冷血动物,它们的灵敏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到了冬天由于太冷它们几乎丧失捕食的能力。
熊类
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
乌龟
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降到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初,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
蝙蝠
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里用后足的尖爪攀住石缝,头朝下悬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
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冬眠”的种类分为3种:
1、第一种为蛇及蛙等两栖爬虫类的冬眠,其体温与周围环境配合,如环境温度下降则体温跟着下降而进入冬眠状态,己无法进行调节。
2、 第二种为松鼠等动物其体温于平时保持恒温性,在进行冬眠时,可将自己体温下降到接近环境周围之温度,但为了避免体液在0℃以下结冻,其体温维持在5℃上下。
3、 第三种为熊类,熊在冬眠时其体温只下降几度,但能长时间不进食而呈睡眠状态,在严谨的分类下应该是近于睡眠和冬眠之间,冬眠的哺乳动物能够利用特殊因子来控制神经荷尔蒙系统调节器官的代谢状态。
扩展资料:
在秋季冬眠动物机会寻找冬眠的地方:中空的树干和地穴等,并在里面铺上草、秸秆、叶子和毛等作垫。在这么一个布置好的栖身之处它们会成群的蜷缩着身子,耷拉着眼皮,以这种低耗能的形式度过冬天。
它们的体温会降至1到9℃,所有身体机能会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变慢,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如果用红外线摄影机拍摄冬眠的蝙蝠,会看到蝙蝠的身体呈暗蓝色。
苏醒过程的后半段,动物通过身体颤抖,(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一种高放能动作)可将体温提升到正常水平。
需要冬眠的小动物都有哪些
需要冬眠的小动物有刺猬、青蛙、乌龟、土拨鼠、蛇、睡鼠、松鼠、蟾蜍等。
1、刺猬冬眠的小动物:刺猬属于异温动物冬眠的小动物,无法自行调节身体的温度冬眠的小动物,在深秋季节温度降低时冬眠的小动物,刺猬的体温就会下降,无法维持自身的活动,此时就会进入休眠期,沉睡五个月后,才会苏醒。
2、青蛙:青蛙属于冷血动物,在冬季环境温度过低时,青蛙就会冻死,所以在冬季到来时,青蛙会躲藏在洞穴、泥土或者水底进入冬眠,在春季温度回升后才会醒来。
3、乌龟: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在10℃以下时,会静卧在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的4月。
4、土拨鼠:土拨鼠是啮齿目中的一种,当气温长时间低于10℃以下时,就会进行自然冬眠,时间可以长达3-6个月,当气温转暖后会自然苏醒。
5、蛇:蛇也是冷血动物,当冬天气温开始下降变冷时,蛇的体温则随之下降,蛇体的功能减退,当气温下降至10℃时,蛇停止一切活动,开始进入冬眠。
6、睡鼠:属啮齿目,睡鼠科。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体型皆小,外形颇似鼠科动物,而多数种类的尾却很像松鼠科的林栖种类。
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冬眠的小动物有:蛇、蛙、松鼠、熊、极地松鼠、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蝙蝠、刺猬、乌龟等。
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是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这种定义不包括变温有机体对环境温度下降而发生被动反应时的季节性或昼夜的蛰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
1、入眠:一般认为,体重迅速增加直到较稳定地停留在较高水平,则是动物已具备入眠的内部条件。否则环境温度虽低但动物仍不入眠。待体温调定到接近环境温度后,便进入深眠。
2、深眠: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
3、出眠: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