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家乐福中国(苏宁易购并购家乐福中国)

KTV免费预定 2022年12月11日 15:04:42 38
家乐福中国(苏宁易购并购家乐福中国)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家乐福是中国的品牌吗?2、...

本文目录一览:

家乐福是中国的品牌吗?

不是的,家乐福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在中国各地市场中也是有许多的代理商的。

家乐福(Carrefour)成立于1959年,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2004年集团税后销售额增至726.68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43万人。2005年,家乐福在《财富》杂志编排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位。2012年3.15晚会被曝将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再利用,甚至更改时间。

家乐福开发了将近2000个食品和非食品的家乐福产品。仅在家乐福门店以最优惠的价格和最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不同品牌形式出现:家乐福杂货自有品牌,家乐福生鲜自有品牌(家乐福质量体系),家乐福家电自有品牌(福斯莱),家乐福纺织欧蕴自有品牌,百货的棒产品。

家乐福质量体系是家乐福生鲜自有品牌,是具有最好的质量和安全保障生鲜。该产品本着长期合作的关系以确保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特定的质量水准。产地和类型及可追溯性是供应链的质量主要体系。已应用质量体系的定牌产品有:猪肉,三文鱼(鲑鱼),柚子,荔枝,苹果,橙子。

家乐福一年收入300亿,为什么48亿就卖给了苏宁?

放到10年前,家乐福都是优质资产,卖个100亿不成问题;现在跌价跌了一半,那是因为家乐福本身就不值钱。

根据苏宁方面披露的数据,家乐福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由于连年亏损,家乐福直接亏成了“资不抵债”——其净资产为-22.5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高价了。

下表,即为家乐福中国的财务状况:

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的财团,一直眉来眼去。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和家乐福最为相似,但后面永辉并没有出价,估计也就是嫌弃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接手,那家乐福就更卖不起价钱了。

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的消息,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家乐福同样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整体经营效率在不断下滑。2018年,家乐福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5.9%,第四季度的可比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2%。

对苏宁来说,花了48亿收购家乐福,是“划算”的。因为按照营业收入/股权价值这个指标,家乐福只有0.2倍,是所有同行当中最低的。(如下表所示)

当然,苏宁收购“资不抵债”的家乐福,看重的是家乐福遍布全国的210家大卖场,还有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等冷链,是苏宁比较垂涎的。在收购家乐福之后,苏宁可以迅速从“家电卖场”进一步转型为综合型的商家。

家乐福,曾经在大陆混得如鱼得水,分店开得到处都是。截止2013年12月,在大陆一共开了236家家乐福超市,雇佣的员工超过了 38 万!但是,在这次外资撤离的大潮流中,家乐福也终究是坐不住了,在巨大的账面亏损迫使下,逼不得已“卖身”出局。

家乐福度过了景气周期,在迅速的扩张之后,潜在的问题还是越发严重和突出。苏宁的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在6月23日这一天拟以 48 亿的金额收购家乐福中国高达 80% 的股份。在这一次的交易顺利完成后,苏宁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最终的控股股东。

2018 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的营收额达到了 300 亿人民币,这个数额甚至远远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在如此可观的营收情况下,为什么家乐福仅仅出价 48 亿卖身呢?按照常理来说不是一个稳赔不赚的买卖吗?

要是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营业收入并不能完全代表、概括一个公司的经营盈利情况,净利润走势情况才更加至关重要。

2017年家乐福的净利润为负的10.99亿,到了2018年其净利润虽有改观,但仍旧是负数!对于任何一家公司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难堪的财务数据。 证明其盈利能力日迫西山,甚至在各大连锁超市诸如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屈臣氏等围剿之下,已经没有了还手的余地。

更令人瞠目的是:截止2018年12月,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用大白话说就是: 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 本就是负资产的公司,愿意出 10 个亿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有人愿意出 48 亿,那还不赶紧出手?

1、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场已经不再具备优势 。线下有大润发、华润万家、全家等等之类的超市、便利店,抢占客户资源;线上有淘宝、京东、拼多多在逐鹿天下。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传统的零售公司和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了。

2、成本因素的急剧攀升 。这个年代不论是人力、物价、租金、油费都在以超出常理的速度在增长,超市经营的成本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显著提升。为什么很多外资公司都逐步从苏州、无锡、天津等地撤离了?成本的提升是很大的因素。

3、净资产为负,资不抵债,迫于无奈卖身走人 。都已经资不抵债了,还能怎么办?继续经营下去很可能负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堆越大,最后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地步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倒不如在这一天来临之前早点脱身走人,还能卖个好价钱。

苏宁此次收购家乐福中国,究竟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不过就浮云君个人而言,这笔买卖似乎还是值得的,可以有所期待的。

评论员门宁:

苏宁花了48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亿。300亿收入的家乐福中国,为什么48亿就可以卖80%给苏宁,家乐福是不是傻?家乐福当然不傻,家乐福每年的收入虽然有300亿,但是并不赚钱,而且亏损严重。家乐福中国去年亏了5.7亿,前年亏了11亿,现在不卖身,只会越亏越多。

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为1200万。零售业本身的毛利率很低,多数产品的毛利大约为20%,1200万的营业额大约有240万元毛利,看似不少,但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房租、工资、水电费后基本就没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品损耗,这也要计入经营成本里,想要盈利太困难。

并且最近10年电商发展迅猛,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极大冲击,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套现离场实际是明智的做法。

而苏宁的主战场本身就在线下,收购家乐福中国能够进一步完善线下布局,可以增强苏宁的线下优势,因此家乐福中国卖身苏宁,是一件共赢的事。

最近,有媒体报道,苏宁花了48个亿现金购买了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实际给家乐福的估值是60个亿。于是家乐福“卖身”苏宁已尘埃落定。实际上,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家乐福一直想要甩卖中国资产,之前它和腾讯、永辉等财团,都有过密切磋商。最初的说法是永辉去收购家乐福,毕竟永辉的卖场形态与家乐福最大相似,但是后来永辉没有出价,估计是嫌家乐福的卖价太高。既然腾讯、永辉都不愿意接手家乐福,那家乐福就更加难找接盘侠了。

从表面上看,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名前十。但实际上,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18年亏损5.78亿元。如果家乐福中国还是继续自己运营下去,未来大概率还是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接近于零。到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4.8亿都没有人要接盘.

家乐福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呢?家乐福中国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国有200多家门店,平均每家店的年营收应为1.4亿元人民币,每月收入约1200万,但零售业本身的毛利润很薄,多数商品的毛利润只有20%。看似不错,但是超市面积大、员工多,支付完高房租、职工薪酬、水电费后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在经营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商品损耗,这些也要分摊入经营成本中,要想赢利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电商的迅速崛起,对线下实体店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购物,压缩了线下商超的成长空间,像家乐福中国这样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其净资产是-22.5亿元),若能早日套现离场,实际也是明智之举。最近10年时间,大型商场关门消息不断传来,家乐福又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能够卖身给苏宁,至少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既然家乐福连年亏损,扭亏无望,那么苏宁为啥还要收购这“资不抵债”的家乐福呢?一方面,苏宁看中了家乐福中国的资源。家乐福中国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同时拥有约3000万会员,这是苏宁最为看重的资源。

此外,家乐福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尤其是生鲜冷链,这都是苏宁比较垂涎的资源。而在收购家乐福后,苏宁从原来的“家电买场”一跃转型为综合型商业集团。

另一方面,收购家乐福的股权后,苏宁就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苏宁完全可以让家乐福的资源与6000家苏宁小店进行融合,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大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将来在收购之后,扭亏为盈。如果是这样的话,苏宁仅以48亿就打造了自己超强的商业王国,还是很值得的。

家乐福之所以要“卖身”苏宁,主要是因为其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自己扭亏已无希望。但是对于苏宁来说,他看中的是家乐福的全国销售网络,以及拥有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这样对于苏宁将来的业绩拓展极为有利,同时,苏宁在收购了家乐福后,因其庞大的商业王国,可以进一步的降低采购、配送等各方面的成本,这样家乐福如果到了苏宁手中,有可能慢慢扭亏为盈,实现正增长。

房价如果短时间下跌80%,那么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选择弃房断供,因为这时的房子已经成为负资产,未还清的贷款都已经能再买两三套同样大小的房子了。

家乐福中国2018年的营业额近300亿元人民币,位居连锁超市排行前十。那么,48亿元出售80%的股权真的就是亏了吗?不是的。

家乐福中国2017年净亏损10.99亿,2018年亏损5.78亿元,其实与房价短时间大幅下跌一样,已经成为负资产。家乐福中国如果继续自己运营,未来大概率会持续亏损,然后不断关店,最终价值无限趋近于零。一旦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48亿了,4.8亿有没有人要都成为问题。

近年来实体店生意不好做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大型商场关闭的新闻屡见不鲜,财智成功认为有如下原因:

1、国内房价持续上涨二十年,场地租金成本一路飞涨,侵蚀了过多的利润空间;

2、员工为了能租得起房买得起房也在不断提出更高的薪资要求,进一步推高人力成本;

3、国内消费者为了降低生活成本,纷纷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网购,线下客户被大量分流;

4、产能过剩在诸多行业发生,商铺在不停地推出市场,新的商场和超市也在不断涌现,大型超市的生存环境已经恶化;

5、消费升级确实在发生,高收入人群纷纷到海外 旅游 购物,或者选择海淘,低收入人群则努力用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东西,大型超市已经不再是购物首选;

房价上涨不仅降低了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零售业同样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被收购的不仅仅是家乐福中国,英国乐购就被华润万家收购了全部中国业务,易买得、乐天玛特两大韩国零售巨头也出售门店退出中国市场。

至于苏宁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是否划算,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收购家乐福中国控股权,有助于完善苏宁销售网络,充分结合苏宁“智慧零售”体系,加强与6000家苏宁小店的合作,以更低的采购成本,更完善的配送体系,更强的议价能力,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有望实现利润增长,最终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并不能划等号。有的企业营业收入大于公司市值,比如京东的2018年营业收入4620亿元(约合672亿美元),但最新市值只有440亿美元。也有企业市值大于营业收入的,比如腾讯控股最新市值3.36万亿港币,而2018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只有3120亿元人民币,约相当于市值的1/10。

据家乐福2018年在华营业财报,全年收入约为300亿元人民币。但是虽然营业收入这么高,但却不是很赚钱,2017年净利润,只有仅仅3200万元。2018年的数据没有找到,但也不可能太高。

更要命的是,家乐福在华账面净资产竟然为负数,也就是俗称的资不抵债。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2018年归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作为一家负资产的企业,能卖48亿已经相当不错了。

一家深耕中国市场24年的跨国企业,竟然一夜之间就被迫卖身,改姓苏,也是不得不让人叹息。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早期,家乐福没有竞争对手的冲击,因此很大程度的享受了市场的红利。

22006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就突破了100家,成为外资零售超市门店数量最多的一家,是中国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大卖场巨头。随着国内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华润、苏宁、国美等国内零售企业快速成长,家乐福的业绩开始出现衰退。

2009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量被沃尔玛反超。2012~2017年家乐福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降幅达到17.27%。

2018年,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国美、苏宁、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位居全国前5。家乐福则被挤出全国前10,位居第12位。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降至3%。

收入300亿元,是指家乐福一年的销售额是300亿元,而不是指家乐福的资产或者利润达到300亿元。家乐福48亿元卖给苏宁,对家乐福来说,是解除不良资产的好手段。

根据家乐福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2到2017年6年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份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下降9.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44亿元),降幅超过17%。其中,2016年最为惨淡,家乐福在亚洲地区亏损达5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亿元)。

家乐福中国虽然2018年创造了高达300亿元的营收,但实际亏损了4.12亿元;2017年亏损额更高,达到了10亿元。

据家乐福集团提供的未经审计的管理会计报表,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5.16亿元。但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的账面净资产为负,其2018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所以,仅仅是从账面来看,给48亿元已经是有极大溢价。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 社会 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2004年,家乐福(中国)被国内媒体评为"在华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但伴随中国市场的发展,包括本土连锁卖场的日渐壮大,以及网络购物的冲击,家乐福江河日下。对于家乐福来说,能够将这样的资产卖出48亿元,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交易。

因为减少了亏损,甩掉了包袱。如果继续经营下去,不知道家乐福还要亏损多久、还要亏损多少钱。

这么高溢价,对于苏宁来说,主要是看中家乐福终端布局,给苏宁带来的扩张便利。

家乐福中国这个价格被卖其实也不亏,而且与其任由家乐福继续亏损、勉强支撑,还不如卖身电商,这或许还是变相拯救家乐福中国的一个办法。

纵观这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家乐福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一是增速停滞。2012年开始,家乐福中国业绩增长停滞,当年被沃尔玛超越,此后数年,开店速度也急刹车,2014年-2015年甚至出现业绩大衰退,2018年家乐福关掉不盈利的门店19家。

二是持续亏损。根据家乐福财报集团提供的财报数据,2017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10.99亿元,2018年家乐福中国亏损了5.78亿元。尽管亏损正在大幅度收窄,但还是在亏损。

三是,家乐福的市场地位下滑。目前,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一路下滑至第五名。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家乐福以2.8%市场份额排在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

家乐福的衰落不止是因为电商,更关键的病症实际上在内部,集团内部思维理念、市场认知、策略转变的落后,让家乐福转型的步伐总是慢于竞争对手。

比如,当2014年大润发上线飞牛网,心情沉痛地希望可以赶上最后一班车之时,家乐福还在不紧不慢地开始着手线上措施,一年后才上线了“家乐福网上商城”;2014年沃尔玛已经拥有了国内20个物流配送中心,而家乐福在2015年才开始有所动作,数量也仅有寥寥几个。

所以说,苏宁收购家乐福,是商业规律使然,即使不是苏宁也会有其他公司。

收300亿,但是支出也可能是300亿。而且纯收入还在下降,稍有不慎就会亏损。所以苏宁接手之后,应该还会有调整,最大的可能是收缩,把一些效率不高的店淘汰掉,再接合自身的优点,把线上与线下,以及最后一公里解决好。

从目前的财报来看,花48亿的苏宁可能会遇上麻烦,之前还可以通过出售阿里的股票,把最近的投资补回来。现在阿里的投票已经全部出售,留给苏宁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另外,很快国美的黄光裕就出来了,到时肯定还会有一番比拼。不知道苏宁是否准备好了弹药。

家乐福,以及外资企业最近都败走中国,首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国民的真实需求,比如亚马逊最后的打折,才发现原来提高销售还是这么简单。所以近年,阿里的双11与京东的618都变成了电商的正餐。

收入不等于利润。

我们选择一个参照物,永辉现在沪深市值接近980亿,沪市市盈率21.78倍,深市市盈率66.14倍,家乐福本次出售80%股份作价48亿,总体估值60亿,永辉市值约为其16.33倍。

家乐福这些年营业收入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而可见的成本如人工、房租等却处于上升阶段连续两年呈现出亏损状态,已经无法用行业市盈率比较其价值,这次收购的价格更多是对于其现有净值以及品牌、现有团队价值体现。

持续两个财务年度的亏损不仅预示家乐福等传统以一站式消费体验的大卖场在面对电商行业对于传统零售业的冲击,无法根据新环境调整自身运营模式,仍遵循老的经营理念,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隐形的组织结构的老化导致执行力下降,更多的非必要内耗成本降低了原有股东以及新入场接盘买家对其的估值。

其实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问,为什么苏宁愿意以这个价格接手,原先家乐福更倾向于腾讯系资本的入场接手,最终随着经营态势持续亏损,终于放弃和腾讯系接触而选择了估计估值报价更高的苏宁。苏宁张总对于苏宁目前市场份额一直是不满足的,但是这几年苏宁的业绩也差强人意,自身组织已经缺乏有效扩张的张力,只有通过这样整天的接盘来实现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并试图通过整合实体卖场前置店形式,来摆脱过去苏宁过去强于电器类的形象,并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降低整体周转率提升服务配送时效等目的。

家乐福在中国有几家店!分别在哪儿?

如今家乐福中国,家乐福已成功地进入家乐福中国了中国家乐福中国的25个城市家乐福中国,在北至哈尔滨、南至深圳、西至乌鲁木齐、东至上海的中国广袤土地上开设了59家大型超市家乐福中国,聘请3万多名员工。在在华外资零售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家乐福还向中国引进迪亚折扣店和冠军食品超市两种业态。

家乐福在中国共成立了多少家门店?

家乐福已成功地进入了中国的25个城市(上海,深圳,天津,重庆,珠海,北京,大连,青岛,武汉,宁波,厦门,广州,昆明,杭州等),在北至哈尔滨、南至深圳、西至乌鲁木齐、东至上海的中国广阔土地上开设了109家大型超市。家乐福全球采购中国总部于2002年9月1日正式落户上海,与设在其它10个城市的区域性采购中心(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武汉、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昆明)共同构成家乐福集团在中国的采购网络,负责在中国境内的直接采购业务,推动中国产品纳入家乐福全球销售网络。

有关家乐福详情可查询:

家乐福官网:

请问家乐福在中国开的第一家超市的地点?

1995年 家乐福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大卖场 1995年,家乐福成功地开设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超级购物广场:北京创益家店。

拓展资料:

一.家乐福一般指的是家乐福集团公司。家乐福集团公司(Carrefour),于1959年创立于法国,1963年第一家量贩店于法国开幕,1999年与Promodes合并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零售集团。 旗下经营多种业态:大型综合超市、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以及会员制量贩店,为顾客提供种类齐全的低价产品和全方位服务。截至2021年,家乐福在中国国内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拥有约3000万会员(该数据统计时间为2019年9月)。2021年5月,家乐福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451位。

二.家乐福属于国际化零售连锁企业。 家乐福(Carrefour)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法国家乐福集团成立于1959年,是大型超级市场(hypermarket)概念的创始者,于1963年在法国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型超市。 家乐福于1969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在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万多家销售网点,涉及的零售业态包括大卖场、超级市场、折扣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店与电子商务,集团的50万名员工正致力于为20亿消费者服务。欧洲最大的零售商家乐福已经开始采用区块链账本技术去追踪鸡肉、鸡蛋和西红柿从农场送到商店的全过程,并将在未来几年在其所有生鲜产品线上部署这种技术。

超级大卖场家乐福频繁关店

超级大卖场家乐福频繁关店

超级大卖场家乐福频繁关店,2022年以来,家乐福共有3家门店宣布关店。其中包括经营16年的家乐福沙坪坝店、经营20年的广州家乐福万国店,超级大卖场家乐福频繁关店。

超级大卖场家乐福频繁关店1

开店近20年的广州家乐福万国店在2月最后一天停止营业。

据家乐福万国店公告牌显示,该店自2002年8月20日开业,现因合同到期原因停止营业,仍持有购物卡的消费者可到家乐福广州康王店、员村店、新市店进行消费。对于闭店原因,家乐福对界面新闻回应称,因租赁期满正常闭店。

万国店是家乐福在广州的第一家门店,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所处的海珠区万国广场是在原来的万国电器城上重新建设而成。据广场当时的招商定位,引入家乐福是希望满足消费者在电器、家具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的采购,而家乐福的进驻也提升了附近商圈的人气。

闭店消息传出后,有不少消费者前往打卡道别。从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打卡记录来看,不少货架都已清空,也有消费者发出“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难接受”“又一个时代回忆”等感慨。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笔记

家乐福“关店潮”是从2021年开始的。去年家乐福闭店超过了20家,仅下半年就关闭了大卖场7家、便利店8家和精选店3家,这些门店多为经营10年以上的老店。2022年,除广州万国店外,目前家乐福还有2家门店宣布关店,分别是家乐福重庆沙坪坝店和家乐福南昌上海路店。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2010年,家乐福迎来辉煌时刻,门店数量达到249家,几乎每个大城市都能看到家乐福的身影。在这之后,由于互联网电商带来的冲击、本土超市带来的竞争加剧,再加上传统零售大卖场模式衰退、自身转型不力等原因,家乐福在中国开始走下坡路。

2012年开始,家乐福中国出现增长停滞,当年在中国业绩被沃尔玛超越。2019年,凯度消费者数据显示,家乐福以2.8%的市场份额排在高鑫零售(大润发+欧尚)、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之后。2019年9月,苏宁易购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业务80%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家乐福中国的业绩至今没有明显改善。财报显示,2020年,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为255.74亿元,净利润为亏损7.95亿元。去年3月家乐福中国还传出了将再被卖身的消息,接盘者可能为青岛国资委,随后界面新闻向家乐福品牌部门相关负责人求证,对方称上述消息不实。

对于亏损,苏宁解释称,是由于苏宁小店大面积关闭,天天快递亏损,家乐福业绩拖累等原因导致。关于家乐福中国的部分,苏宁易购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以来,家乐福中国的主营业务受到社区团购低价扩张影响、食品CPI持续走低、消费放缓、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表现较弱。截止2021年6月30日,家乐福中国共有223家门店。

同时,眼看着会员店赛道的热度,家乐福也在试图往这方面努力。

2021年,家乐福中国在上海浦东新区、青浦区开出了2家会员店。按照家乐福中国CEO田睿的说法,在未来3年内,家乐福会员店将逐渐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他新一线城市等全国范围内扩张,预计将开出100家会员店。

只不过,试水会员店可能并不是家乐福的灵丹妙药。此前家乐福并无会员店经验,而会员制的关键借由强的的商品力吸引会员持续续费,这需要常年累月地培育消费习惯。家乐福前高管万明治曾表示,会员制并非拯救零售的灵丹妙药,至少短期内不是。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苏宁易购表示,家乐福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互联网运营建设,包括加强小程序建设,入驻平台电商等。从此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家乐福2021年6月线上销售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12.1%。

超级大卖场家乐福频繁关店2

谁也没想到,曾经的“零售一哥”家乐福,易主之后经营业绩逐渐惨淡。2022年,连续多家 “老店”最终走向关店的结局。

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家乐福共有3家门店宣布关店。其中包括经营16年的家乐福沙坪坝店、经营20年的广州家乐福万国店,以及家乐福南昌上海路店。

家乐福门店的关闭,不仅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平时的生活,也折射出了零售行业的困境。那么,家乐福将何去何从?又会以什么样的新姿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呢?

2022开年连关三店

2月15日,一则公告牵动着广州海珠区万国奥特莱斯周边购物人群的心,因为在这里经营20年的家乐福,马上就要关店了。

图片来源:万国奥特莱斯

据了解,家乐福用题为《愿君安好,别处再见》的告示牌,宣布和广州的街坊说“再见”。告示牌显示,因合同到期的原因,家乐福万国店将于2022年2月28日停止营业。

对于这样的公告,不少常来这边购物的居民感受惋惜。有人感叹,这里有他们儿时的回忆;也有人感叹,这几年都关了好多店,不仅仅是家乐福。

进入2022年,家乐福的关店脚步非常频繁。除了广州万国店,家乐福南昌上海路店发布一则公告表示,该店收银系统将在3月15日起进行升级更新,会影响购物卡的使用,请持卡顾客尽快在截止日前进行消费。同时还提供了现场退款服务。

图片来源:南昌晚报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是以收银系统服务升级的原因发出公告,但据《南昌晚报》报道,店内不少货架商品已经卖空,经客服核实,这家家乐福超市不会再开。

继家乐福南昌青云谱店关闭后,家乐福在南昌只剩下上海路店最后一家超市。如果上海路店真的关闭,意味着家乐福彻底退出了南昌市场。

在上述两家门店关店之前,家乐福重庆沙坪坝店已经宣布在2022年1月15日就已经停止营业。

家乐福重庆分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位于沙坪坝商圈黄金地段的家乐福,这几年经营出现了困难。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沙坪坝区的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等强劲对手发力,商圈内超市业态竞争不可避免,家乐福沙坪坝店腹背受敌,客源减少造成业绩下滑。

这样的局面,同样在今年2月底宣布闭店的广州万国店周边上演。据了解,家乐福万国店辐射范围内,陆续开出了盒马鲜生、TASTE精品超市、永旺、华润万家等多家超市,随着超市业态竞争愈加激烈,家乐福不再具备明显的经营优势。

如此来看,家乐福的“关店潮”一直从2021年延续至2022年。据了解,去年家乐福闭店超过了20家,仅在下半年就关闭了大卖场7家、便利店8家和精选店3家。

家乐福关闭的这批门店,多家为经营10年以上的老店。另外,随着门店的关闭,家乐福已经退出成都、珠海、济南、杭州、南昌等城市。

整体来看,闭店大多是因合同到期、门店业绩不达标、商圈人气消费变化以及零售超市的竞争加剧等,该区域内无法支撑它的存在。

实际上,2019年,在苏宁收购家乐福之时,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就曾表示,苏宁需要关闭家乐福一些选址不佳的老店,进行整合。

苏宁难救家乐福?

作为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家乐福开启了“大卖场”的商场时代,甚至被誉为“大卖场教父”。

1995年圣诞节,家乐福在北京朝阳区北三环边上,率先开了一家名为“创益佳商场”的大超市,与多数商店还是以小卖铺的经营形式,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家乐福在国内首家门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后家乐福开始进军上海、深圳、天津、成都、厦门、济南、杭州等城市。2004年家乐福力压沃尔玛成为国内的“商超一哥”,门店数达到57家。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2010年,家乐福迎来高光时刻,门店数量达到249家,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家乐福的身影。不过,从2011年开始,家乐福在国内就开始走下坡路。

一开始,因为经营问题,家乐福被中央五部委联合整治,后又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频频上热搜。今年1月,北京家乐福因为防疫不力被点名;2月,北京家乐福健翔桥店因为经营腐败变质的预包装食品,被罚款8.6万元。

对于家乐福失利的原因,市场上分析众多,有业内人士提出这是时代变化的结果。在2009年以后网购、电商的兴起,传统的商超零售行业在逐渐凋零,作为“大卖场教父”的家乐福衰落,似乎成为时代的必然。

2019年,家乐福被苏宁以48亿元的.价格接手,此后并入了苏宁的体系之中。不过苏宁接手之后,家乐福的经营业绩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

财报显示,2020年,家乐福中国营业收入为255.74亿元,净利润为亏损7.95亿元。2021年,家乐福中国总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预计实现的EBITDA亦同比下降。

对此,苏宁回应表示,家乐福中国2021年以来主营业务受到社区团购低价扩张影响、食品CPI持续走低、消费放缓、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表现较弱。

在连续的亏损下,家乐福也在积极进行调整。苏宁接手家乐福之后,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家乐福互联网运营建设,小程序建设、入驻平台电商等举措。

除此之外,家乐福也积极转型。2021年10月,家乐福中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开出首家会员店,12月份又在上海青浦区开业了第二家家乐福会员店。

家乐福中国CEO田睿曾透露,在未来3年内,家乐福会员店将逐渐拓展全国布局,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等全国范围内扩张,落子100家付费会员制超市。

付费会员制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经历本土化的试错与适应过程,而如何为付费会员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以超出预期的服务体验,才是留住付费会员的核心要义。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与国外知名会员店相比,本土会员店更加熟悉本土顾客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与区域消费偏好,这是国外知名会员店所不具备的优势。

零售行业面临大洗牌

实际上,不仅是家乐福面临着关店潮,2021年以来,多家零售行业的商超大佬,同样处于不断闭店调整阶段。

图片来源:沃尔玛中国

据了解,沃尔玛中国2021年全年关店超过30家,囊括了广州、南昌、上海等多家城市。除了沃尔玛,人人乐超市也在半年内了关闭了19家,未来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实施闭店。

除此之外,永辉超市、联华超市、华润万家等都出现了关闭门店的情况。

在零售商超的下行态势下,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变化,去年上半年多家超市净利润同比下滑,部分企业下滑超过50%。

据赢商网统计,13家超市上市企业2021年1-6月的营收总额为1062.99亿元,同比下滑7.31%,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也有轻微下滑,净利润总额罕见录得亏损,为-6.63亿元。

对于零售行业,濮阳市绿城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建忠表示,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宏观经济低迷,消费潜力下降,新冠疫情仍旧呈现零星爆发的态势,对零售行业有很大影响。面对线上较为激烈的冲击,实体零售业面临多层次、结构性的压力巨大。

超级大卖场家乐福频繁关店3

广州第一家家乐福店在将本月底正式关店,这已经是开年后家乐福关闭的第三家大卖场。

“其实万国店还是盈利的,但是租金合约到期了。物业选择了其他的企业。”与广州家乐福合作较多的上游供应商告诉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发现,本轮家乐福关闭的3家门店,都位于一线城市,其中广州2家、上海1家。合约到期、租金压力让家乐福无法续约。去年11月,家乐福在新一线城市——杭州的最后一家店也彻底关闭。

“广州十年前,主城区老城区,就难见到大卖场了。比如越秀区,十年前就没有了超过一万平米的大卖场“,和麦贺达集团副总裁田黎明谈到。

如今,大卖场模式已正败走一线城市。而会员店、mini小店、下沉市场成为零售界新的竞争战场。

关店潮加速,全因“十年期满”?

“几乎家乐福每个地区的采购都是监狱的常客,家乐福最多发给供应商的邮件,就是廉政调查。”前述业内供应商告诉新浪财经。

显然,家乐福陷入关店潮也有自身经营的原因。由于内部以三权分立的方式管理,家乐福的毛利又严重依赖供应商的费用。长期以来,家乐福内部采购部门的贪腐非常严重。这些弊端,让家乐福在大浪潮中挣扎的更加明显。

2月15日,在广州海珠去万国奥特莱斯经营20年的家乐福,宣布在月底关店。关于闭店原因,家乐福官方回应称:“因租赁期满,业主整体经营布局不再规划超市业态,收回场地另有他用。”这次,家乐福用题为《愿君安好, 别处再见》的告示牌,与广州的街坊邻居说“再见”。

实际上进入2022年,家乐福关店的脚步非常频繁,目前 已有3家门店宣布关店,其中包括经营16年的家乐福沙坪坝店、经营20年的广州家乐福万国店,以及家乐福南昌上海路店,其中万国店还是家乐福在广州的第一家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家乐福的关店原因并不是因为经营不善。上游供应商告诉新浪财经:“其实万国店还是盈利的,但是租金合约到期了,物业选择了其他的企业。”

“不只是家乐福,人人乐、沃尔玛都是关店比开店多,很多区域性的卖场也都在关。”田黎明谈道。

就在本月22日,沃尔玛福州东街已于2月17日贴出公告,于2月24日起停业。对于闭店原因,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合约已经到期,业主东百集团要涨租金,沃尔玛方面认为租金成本和效益不成比例,因此并未选择续租。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0年,沃尔玛中国关闭了约80家门店;2021年,沃尔玛中国又已累计关闭30余家大卖场,关店原因基本都是“租约到期”。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浪财经,全国有上千家大卖场,都是2000年到2008年之间建的,而租期大多为10年、15年。所以2015年前后,大卖场关店潮开始发酵。

此前沃尔玛方面也对外解释,由于2010-2011年的大面积布局,到2020-2021“十年期满”,自然迎来新一波的撤店潮,福州东街口店正是如此。

所有的零售都追求一个共同的KPI,那就是坪效。大卖场模式是“一站式”,强调商品广度、宽度,SKU动辄就超万;其坪效远没有便利店高,对租金也尤其明显。

而这些年电商的发展也冲击了传统零售,大卖场的红利期已然成为过去。2016年9月,大润发被阿里收购,时任创始人留下了一句话:“我们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但却输给了这个时代”。

5年后的2021年,在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华联综超以及沃尔玛、高鑫零售等连锁商超均出现盈利下滑或亏损。其中,永辉超市前三季度净亏损高达21.78亿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卖场模式被家乐福带入中国,一站式购物的便利与丰富的商品让当时的大卖场在国内颇受追捧,当时,大卖场是快消品最重要的出货渠道,也是品牌重要的展示窗口,大卖场“渠道为王”的说法也来自于此。家乐福也因为渠道优势,收取品牌商、供应商高额的费用,属于典型的费用毛利导向型。

下沉与会员店是“自救法宝”?

家乐福广州万福店的关门,也预示着家乐福继续从一线城市退场。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杭州最后一家家乐福也因为合同到期而关门。

随着租金的压力,大卖场在一线市场的存活率会越来越低。以深圳为例,整个深圳的大型超市就很少见,反而便利店的生存空间比较大。

“广州十年前,主城区老城区,就难见到大卖场了。比如越秀区,十年前就没有了超过一万平米的大卖场“,田黎明也补充道。

在一线城市的租金压力下,大卖场模式的的生存空间更加下沉,同中型、Mini超市、社区超市等新业态也更加受欢迎。

高鑫零售发布2019年财报佐证,旗下大润发及欧尚零售门店位于一、二、三、四线城市占比分别为15.6%、16.5%、46.3%、21.6%,一二线占比较低,下沉趋势明显。同时,2020年,高鑫零售新开24家小润发门店,20家位于江苏南通市,4家位于江苏泰州市,经营面积200-500平米,门店6成业绩来自于蔬果、水产、肉类。

另一个自救的方法就是做会员店。

去年,连锁商超纷纷将仓储会员店当成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6月,第一家中国品牌的仓储式会员店——盒马X会员店宣布模式跑通,进入全国复制阶段。同一时间段,Fudi、北京华联宣布旗下首家会员店开业。

去年下半年,家乐福中国也开放中国首家会员店,并宣称未来3年内将200家大卖场中的一半全面升级为付费会员店;11月下旬,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店宣布在中国已经开设近40家门店。

业绩承压的永辉超市,以压注会员店做转型,公司今年1月回复投资人称,目前开的仓储会员店有50几家。

山姆、麦德龙等传统会员店,多开在城市偏远地区,解决了大卖场在城市中心地带的租金压力。

不过,会员店也已成为各家争夺地盘的“要塞”。去年,家乐福会员店开业当天发布致歉信,称从会员店筹建到开业,竞争对手持续向一些供应商进行“二选一”施压,若供应商不下架自己在家乐福的产品,对方就会下架他们的产品,部分供应商不堪竞对压力不得不回购商品。

传统商超在会员店领域的战争就此白热化,家乐福和盒马同时将矛头指向会员店前辈山姆。作为“大卖场”模式的鼻祖,家乐福在会员店领域布局才刚刚开始。然而同陷入大卖场关店潮的沃尔玛,却在最近发布的第四季度财报中扭亏为盈。

大卖场转型中,稍有不慎,就会有人出局。

这个行业,确实正在重新洗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