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四川的贫困山区有哪些?
四川的贫困地区,集中分布于川西北高寒藏羌区(甘孜州、阿坝州)、攀西老凉山地区(凉山州、攀枝花市、乐山市)、川北秦巴山区(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南充市、广安市)、川南乌蒙山区(宜宾市、泸州市)和川中丘陵区纳入“十年扶贫规划”的重点贫困村。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长江上游地区,北连陕西、甘肃、青海,南接云南、贵州,东邻重庆,西衔西藏,四川地貌以山地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四川省共辖1个副省级市、17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其中包括53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09个县、4个自治县。截至2016年底,常住人口8262万人。四川因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资源富集、风景优美被誉为“天府之国”。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处,4A级景区185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四川将实施“绿色四川”旅游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中国哪些地方有贫困山区?
中国的贫困山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包括湖北、四川、广西、甘肃、贵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区。
贫困地区的特点如下:
1、面积广
2011年,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覆盖我国680个县,覆盖的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左右,覆盖人群大概2亿多人口。
2、在贫困地区中,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占主体,这些地区在国家整体发展当中相对脆弱。
3、贫困地区往往人口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交织
沿用传统的以开发为主的方式发展,可能会影响我国的整体生态结构。
贫困人口的特征如下:
1、分布广
从建档立卡的情况来看,贫困人口分布在2200多个县,12.8万个村。
2、既相对集中,又分散
所谓相对集中,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832个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谓分散,是指除了这些集中区域外,还有1000多个县也有贫困人口。
3、在现有贫困人口当中,中西部占了大约93%,东部占百分之六点多。
4、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老年人贫困问题突出,个体特征致贫的情况也越来越凸显。
扩展资料
全国共有485个国家贫困县(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区、旗、县级市)。
国家为扶持贫困地区,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标准,资格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共进行过三次。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不同评定标准,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于中国22个省级行政区内,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数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以西藏自治区最多,其后分别为贵州省、甘肃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2年3月,国家级贫困县调整名单出炉,调出38区县,但总数不变。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贫困县
目前还有贫困山区吗?国家将如何帮助?
已经不存在了,国家会动一些计划,从根本上使大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目前还有贫困山区吗?国家将如何帮助?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脱贫和减贫继承对于世界紧密事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现如今中国已经不存在贫困山区了,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坚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清零。那么国家是如何帮助这些贫困山区的呢国家,并不是给这部分山区拨了一笔钱,而是从根本出发帮助大家实现就业难的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贫困山区不复存在,对于中国来说有何意义?
只有消灭贫困山区,那么中国才可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可以早日迈进发达国家的行列。如果贫困县的数量还依然存在,那么中国就会出现一个现状,那边是贫富差距过大,现如今中国在不断的努力之下清除了贫困县,这也让中国的综合实力各上一层楼。
贫困山区全部脱贫,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
贫困山区全部脱贫具有重大的意义,这表示着在中国已经不存在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了。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那么中国总有一天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平尾山区不复存在。
这也说明咱们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每一个人民都可以凭自己的劳动收获想要的生活,大家也可以找到生活的意义,而且也可以稳定社会的发展。中国实行脱贫攻坚策略已经很长时间了。一路走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咱们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回馈国际减贫事业,分享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也帮助其他国家消除了贫困的目标。
中国贫困山区情况
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社会基础方面分析,中国贫困地区具有如下共同特征:
1.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中国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变。西部干旱少雨,南北气温和温度相差较大,跨越热带、亚热带和寒温带三个气候带。
近海大陆多台风,内陆多寒潮,西北、华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国灾害气候多,旱、涝冻、风、沙等灾害频繁不断。
贫困地区多处于条件差的区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块状、片状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区
这些地区或是干旱严重,降水量小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是地表水源不能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透严重;或是高寒阴冷,有效积温严重不足,不适合第一产业农业的耕作;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
大多数地区除自然条件外,都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衡量,相当多地区都被认为是处于人娄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2.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水资源短缺。中国贫困地区大多缺水严重。
80年代中期,全国农村有2.4亿人(占农村人口的27%)1.5亿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有8000多万人,6000多万头牲畜常年缺水,分布在贫困地区的就有70%?。
--电力供应不足。
1992年,全国有195年县的户通电率小于50%?,有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8%)户通电率低于95%,有28个无电县,有1453个无电乡、63120个无电村,1.2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28个无电县中,西藏21个、新疆6个、青海1个。?1.2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本峡、贵州、滇桂、川青、西藏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交通不便。
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
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但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西藏至今还没有铁路,云南每平方公里只有铁路4.5米,公路170米。广大边远贫困山区,尚有一半至2/3以上的乡村不通公路,物资交流和商品输出十分困难。
3.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与经济落后、增长缓慢相反,中国贫困地区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
据统计,贵州自1949年至1987年的人口平均增长水平比全国高16.7%。河北省贫困山区1949年到1988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3%。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基本生存条件恶化,无法保证正常的营养供给,贫困地区群众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加上一些地区近亲结婚和水土条件造成的地方病,人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文化教育落后。
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分散、偏僻,办学条件差,教育设施落后,加之贫困户生活困难,无力支持子女上学,适龄儿童失、辍学率较高,青、壮年文盲比例偏大。据1997年的统计,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指数仅达小学文化程度6.12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劳动者比重高达21.9%,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以上。
--卫生保健水平低。
按?UNDP1994年统计,我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在全世界108位。最能反映卫生保健社会服务水平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指标,前者全国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出6-8倍,贫困地区则比发达地区高出20-30倍。后者中国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出6-8倍,贫困地区则比发达国家高出20倍以上。
4.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1993?年国定贫困县人均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在耕地中机耕面积仅占36%,有效灌溉面积31%,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和20个百分点;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则更少,1993年人均仅0.36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还使用竹竿、木犁和简陋的铁制农具进行劳动、耕作,广种薄收,有些地方甚至仍然沿袭"刀耕火种"的古老生产方式。
--财政收入水平低,
公共投入严重不足。1997年全国贫困县人均财政收入10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全国定贫困县累计财政补贴101亿元,县均1706万元。由于长期处于赤字状态,贫困县无力增加投入以改善贫困社区的公共设施、基础社会服务的低水平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贫困山区有哪些地方
中国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中部地区、西部山区及西南、东北地区。包括回甘肃地区答,云南,贵州的局部山区。其特征有: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都叫山区。山区与平原相比,山区不大适宜发展农业,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是某些水热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林业,牧业,还可以被开发出观光旅游区,为当地人们增加收入。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宜普及,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国家应该进行重点扶持和开发,促进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