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有哪些?
- 2、巴氏消毒原理
- 3、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
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有哪些?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操作方法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min。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s-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巴氏消毒原理
把被消毒的物品把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作用30分钟。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
由于它消毒时的温度不高,较少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且方法简单。在农村家庭中可用于牛奶、婴幼儿食用的人乳、合成食物及酱油等调味品的消毒。
扩展资料:
巴氏消毒最先用于牛奶的杀菌,其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包括一切致病菌)。
在巴氏消毒法发明前,由于当时还未发明抗菌素,但现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地方的人喜欢喝生牛奶,比如我国的内蒙。据科学家调查,在内蒙牧民肺结核病人中,有10.6%的患者有喝生牛奶的习惯。
巴氏消毒法还用于消毒啤酒、白酒等东西,经过巴氏消毒的啤酒叫熟啤,为普通啤酒;不经巴氏消毒,只能冻藏保鲜的啤酒就是生啤。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巴氏消毒
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
巴氏消毒是利用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细菌杀灭。巴氏灭菌法主要为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
巴氏消毒法基本原理
经过巴氏消毒后,牛奶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
巴氏杀菌不能杀死所有细菌,只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
巴氏灭菌法得名于路易斯・巴斯德。1862年,巴斯德发明了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巴氏消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