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它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是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共九部,由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当年明月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以史料为基础,但加入了小说的写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明朝那些事》不是史书,而是小说体的小说,很多内容和故事,是当年明月结合史料和个人联想,推导和戏说出来的。虽然优秀,但还是小说,但是不可否认,作者比较严谨,而且是以史实为基础的。
作者不仅笔调活泼幽默,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及评论,是一部非常不错的书,值得一读。此书曾获得2007一一2011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并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等荣誉,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明朝那些事儿》只能说是一本相对客观的书,其中夹杂了大量作者的感情因数在里面。但和传统的《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演义类小说不同,《明朝那些事儿》没有花大量的笔墨刻画人物,更多的是突出事件,更多是以年代为线索来表述相关的事件。比起枯燥的正史确实更能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但如果当小说读只是诙谐有余,人物刻画笔力不足。作者对自己偏爱的人物是不惜笔墨的,但对于一些大众想了解的事件却写的少一些,失去了史书的平均笔墨。全书最大的亮点是让更多的人通过这本书认识了王阳明,认识了心学,知道了知行合一。《明朝那些事儿》虽不能说是上乘之作,但闲暇翻一翻,闲谈聊一聊还是不错,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总的来说应该算是内容比较详实的一本历史书。只是以小说体写出来,还参照《资治通鉴》的“臣光曰”加入了很多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注解,让全书读起来比较有趣味性。
求明朝那些事作者的介绍详细的?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男,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原是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成名于互联网,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借调北京,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2009年4月7日,作为全集结束本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七册,已经完稿出版。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当年明月以57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8位,引发广泛关注。
人物简介当年明月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公务员,他用通俗浅显甚至娱乐化的手法重述、重写历史,引发出一场“感
染”者高烧不退的“读史热”,因作品畅销连续五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近几年国内文化界的一大奇观,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继易中天之后,网上冒出来的一个名为“当年明月”的写手人气高涨,他撰写的历史长文《明朝那些事儿》自06年3月在博客上连载,三个月点击已超过百万,被出版商看中2006年正式出版。有人说,如果讲易中天的历史研究是学者草根化的话,那么《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它的走红使得对历史的评说回到了草根自己的手中。2009年当年明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的他,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权谋之术、战争之策、诡计之术大饱人胃口。
历史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当年明月和他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得到的显然也并不是鲜花。网上围绕当年明月的争论、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个被人喜爱、被人热捧同时又被人批评、抨击的著名网络写手,成为我们的年度新锐写手候选人,实至名归。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飙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月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中国文学家欧发伟指出,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
当年明月一名法律专业出身的年轻公务员,在博客上胆敢重写明朝兴亡史,引来无数网民聚集到他的周
围,访问量竟超过2.2亿,引发了又一轮网络历史小说阅读热潮。他的百万大作《明朝那些事儿》令许多史学界教授都瞠目结舌。当年明月白天做海关公务员,晚上在家里写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是对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兴衰的全程解说,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为什么当年明月的博客会如此火爆呢,笔者以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缘由。
建立了博客的独特风格
博客是促进学习、记录收获、共享知识、交流看法、练习文笔、宣传自己的交流平台,但当年明月在他的博客从来没有谈及个人隐私或生活细节,执着的发表《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长篇连载,全部是新作品连载,并以每天2000字的速度更新。这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也是令人没有想到的。
开创了历史的第四种记录方式
记录历史通常是史记、教科书、戏说三种方式。当年明月在历史和小说、正史和戏说、历史学术和影视历史剧的结合上找准融合点,以白话历史、好看历史的理念,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鲜活的写法,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并穿插了很多幽默,有时还运用了一些无厘头的语言,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词,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做到真正的“好看历史”。这类文章,这既不是正史,也不是小说,按当年明月的说法,叫趣味史学,也有人把它称为通俗历史或心灵历史,也有的把它当作札记,还有的认为是通俗版的明朝通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
迎合了当代人阅读历史的口味
在这个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流行的时代,如果仍然使用二十四史的写法和论述,相信看的人不会很多,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百姓根本不看。而要让更多的人喜欢历史,就必须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当年明月的文章像在给你讲故事,喜欢读它的人群会特别宽泛,使不看历史和长篇的人也愿意看,即便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的人也能够看懂、喜欢看,地球人都能看懂。在他的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每个章节都在结束时设置一个悬念,很是吸引读者。文章的中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也满足了国人的胃口。文章风格轻松明快、语言调侃,力求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让读者看得轻松,使人感觉历史很精彩,历史也很好看。历史学者彭勇他评价《明朝那些事儿》是比较有趣的普及书,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也有趣。
填补了明朝白话历史的空白
对历史个人化、个性化的解读,拉近了大众与历史的关系,使关注历史的人越来越多。《明朝那些事儿》赢得网友喜爱的法宝主要在于这是一本正说历史,每一个细节和事件都遵循着历史的由来和发展,没有恶搞或戏说,起到了普及明史的作用,可做明史普及读物。
修正了人们对明朝历史的误解
只有有民族自豪感的民族,才会热衷于谈论自己的历史、研究自己的历史,是所谓盛世修史。很多人对明朝有不少误解,认为这个王朝腐败、宦官当政、皇帝无能。人们通过读《明朝的那些事儿》后,你会发觉,明朝确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如郑和、唐寅、王守仁、董其昌,还有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末风气开放,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封闭、禁锢。
参考文献:
明朝那些事作者简介
;
1、《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笔名:当年明月。
2、简介:男,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谁?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石悦,笔名为当年明月。2006年3月10日,当石悦最早以“就是这样吗”的ID在天涯社区发表《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之后随着《明朝那些事儿》七部于2006年—2009年陆续在网络连载并出版实体书,这部书取得了巨大反响。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网络出品的历史书写文本,在处理历史素材和历史视角、历史观的选择与表现方面,具有着非常典型的意义,成为研究网络历史类叙事无法回避的经典文本。
创作特色
《明朝那些事儿》的这种“好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来自作家在对传统历史叙事“怎么写”方向上做出的调整与变化,具体而言,当年明月是在用一种网络的流行性修辞术来折叠并书写明代历史素材,所得到的效果就是祛除或消解掉了历史话语的严肃与庄重,而这种严肃与庄重在作家看来往往就是所谓的“故作高深”。
《明朝那些事儿》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热门网络修辞术对传统泾渭分明的庄重历史话语的驱逐和占领,所以,《明朝》有意用网络修辞制造了一种亲民的“穿越”效果,而这种亲民的“穿越”效果更进一步地收获了以“明矾”为代表的粉丝支持。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 明朝那些事儿简介
1、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2、《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