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学而篇》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2、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后面一句是什么啊?)
- 3、“不患人之不己知”下句到底是什么??
- 4、不患人不知己 唯患学不至出自哪里
- 5、“不患人之不知己”下一句是什么?
- 6、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6 子曰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 “ 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患不知人也。 ”
【注释】
▲患:忧虑,担心。
▲人:别人,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他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了解自己。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学而思】
“不患人之不己知”,不被人了解,能过泰然处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这是一个君子内在的修养。
“患不知人也”,“不知人”是自己缺乏识人的能力,不知道对方是正是邪,就不能做到亲君子,远小人,做不到见贤思齐。如果是一位君主不了解别人,就做不到知人善任。“不知人”还容易误解别人,由此而产生评价失误。
参读:
《里仁篇》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宪问篇》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篇》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卫灵公篇》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后面一句是什么啊?)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必忧患别人不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了解自己,但应忧患不认识别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是忧虑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的意思,「不己知」就是「不知己」.学而篇首章「人
不知而不愠」,自己有学问才能,别人不知道,无法施展利益大众,君子能体认天命使然,不生
气也不发牢骚.
万世师表孔子,一生志在推展「仁」的理念,一心利益天下苍生.五十五岁时,因鲁国君王
无心政治不再重用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他,所以辞去大司寇职位,为寻找贤君周游列国.经过十四年,始终得不到贤
君的认识及重用,遭遇坎坷,处境艰苦,他老人家不怨天,不尤人,仍然保持不停止的学习及无
倦的教诲.近七十岁才回到鲁国,在风烛残年,仍挺起精神整理典籍,一肩担起中华文化传承的
大业,这正是孔子「人不知而不愠」的以身作则.
「患不知人也」,别人能不能认识自己,君子不怎麼忧愁,君子忧虑是不认识人.忧虑本身
的修学,家庭的经营,乃至於社会国家的维系,有没有产生不良的後果.例如:结婚选择对象只
偏重美貌,并不认识对方的性情品格,这样组织的家庭那能和乐呢?想学道德学问,却不知学圣
贤书所学何事,只是一心求取财富,岂能进德修业,自利利人?那商店老板若认识人,选用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了品
格才能兼优的店员,生意自然兴隆.交友前认识清楚,结交益友远离损友,自可收到切磋琢磨相
辅相成的效果.
至於要如何知人呢?可从平常不重要的事看起,再观察他遇到特殊事情如何处理?根据什麼
途径来处理?最後观察他事情处理後心安何处?如果办了好事十分喜悦,做了坏事心里就忧愁不
乐,这正是善良之人,可与亲近,反之作好事索然无味,坏事反倒兴冲冲十分向往,就应远离.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祯,眼见李闯逆贼的大兵将逼近北京城,国势危在旦夕,便紧急召
集百官协商,却不见一人到来,感叹说:「百官误朕啊!」失望之馀,就在煤山自缢而死.当初
崇祯即位,国家正处於内忧外患之际,崇祯希望振作有为,但贤能之士皇帝无法辨识,不能委托
以重任,难怪政风败坏,亡国之祸立至,崇祯的不能知人善用,也难辞其咎!
一个端正君子,心中所忧愁的事,自己应当明辨取舍,应忧愁的是--一生不能获得良师益
友的指导与砌磋.至於怀才不遇的感慨,及许多不平的怨气,当深知天命使然,大可不必为此犯
愁,这才是君子有智慧的抉择!
“不患人之不己知”下句到底是什么??
二者都存在。
1、子曰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患不知人也。
语出《论语》第一章学而最后一句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不知己下半句是什么,患其不能也。
语出《论语》第十四章宪问
不患人不知己 唯患学不至出自哪里
不怕别人不知道你,就怕你自己学的不到位……
出自《论语·学而》和《论语·宪问》。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人之不知己”下一句是什么?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出自《论语·学而》。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 [1] 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介绍一个与孔子有关的知识点)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我们就不开心,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别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为人处事的态度,即碰到任何事情,都要先反省自己,而不要盲目地怪罪别人。这也应证了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言:“吾一日三省吾身”。
不过有时候,当我们劝慰别人时,也是一种自我劝诫与安慰。这句话也似乎从侧面反映了孔子不得志的郁闷心情。
孔子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但他所处的年代,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思想混乱,礼教崩溃。孔子虽奔走于各国,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不仅抱负得不到施展,或许才华也得不到赏识。在这样的处境中,是个人都会焦虑,即便伟大如孔子,也会感到落寞。
但孔子终究是大思想家,哲学家,他清晰地解读到了自己的情绪,以及产生这种不良情绪的根源,并合理地给出了解决困惑的方案,那就是,放稳心态,多理解别人,我们现代人称为体谅别人的不容易。孔子通过理解别人的不易保持了内心的平衡,看来善解人意不仅是美徳,还可以治愈。
每个人都有不被理解的时候,小到与弟弟妹妹争宠,大到工作中自己的意见与主张不被领导采纳,被忽略总是伴随我们的左右,有些事情造成的伤害甚至会成为我们心中无法磨灭的记忆。很多时候,用孔子的多理解,多体谅别人的思想来考虑问题,确实可以缓解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内心希望受重视,而现实却狠狠给了我们一巴掌的现状。怎么办?反求诸己!
有时候,我们努力了很久才提练出来的好方案,金点子,递到领导那里被一句话否决,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智慧,而是因为我们人微言轻,不够份量而导致的。
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并不可怕,也没有必要因此焦虑,甚至自暴自弃。努力学习,在业务上日益精进,积攒能量,多在小事上表现出色,慢慢让别人发现自己闪光的一面。这时候的心态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患人之不知己。
如果被忽略,永远不要怪对方眼瞎,而是我们自己没有用好的方式展示实力,或者我们实力有限,没有达到对方的标准。当我们这样反省自己的时候,就是孔子所说的:患不知人也。
通过自省,明白了自身的不足,下一步,就要采取具体措施,让自己成为一颗闪亮的金子。被泥沙掩埋的金子是不会被人发现的,只能黯然神伤;只有发出耀眼光芒的金子才会被人垂青;而金子也并没有那么容易放光,必须历经千锤百炼,洗尽铅华才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