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素位而行(君子素位而行)

KTV免费预定 2022年11月20日 11:44:25 34
素位而行(君子素位而行)摘要: 本文目录一览:1、素位而行2、...

本文目录一览:

素位而行

“君子素其位而行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位而行;素贫贱,行乎贫贱素位而行;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

成语“素位而行”乃出自此处。意思是说君子只安于其位,尽其本分,不愿在此以外而有所为之。明白了这个道理,则无论处于富贵、贫贱、夷狄、患难,都能安然自得。“素位”,平素之状,本来之态。君子能安于原来的状态,安分守己,无入而不自得。“无入”即无处。

之前对儒家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儒家过于默守陈规,囿于“絜矩之道”,乃至于“存天理,灭人欲”更有灭绝人性之嫌,甚至于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做孔子愚民的主张。如今认真研读《大学》《中庸》,发现是自己不学无术的缘故。

任何一种思想、一个哲学体系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这也不符合道。孔子亦然。孔子其实是在构建一个理想国,在理想国的框架下,君王富有德行,爱民如子,所作所为合乎天道。君王是遵照天命来管理臣民的,所以臣民自当安于本分,自得其乐,尊重君王就是顺应天命,那么天下即可大治。所以,儒家提倡的“絜矩之道”、“素位而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不难理解了。

孔子的理想国,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按照周朝贤王的标准执行即可。“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所以孔子述而不作,尽信古人,这里的古人自然就是尧舜和文武。

然而尧舜年代久远,无法考究,甚至没有可供参考的文字依据。而三代之中的夏朝和商朝,尽管距离周朝最近,也有贤明的天子和“克配上帝”之道,但孔子说素位而行:“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也就是说,尽管夏礼在杞地、商礼在宋国依然有所保存,但因为硕果仅存,不足以验证其推行的儒道的正确性,所以至今仍沿用的周礼成为不二之选,“今用之,吾从之。”

而周朝的贤王之中,孔子推崇备至的当属文王、武王和周公。《诗经》和四书中的君子形象也多以文王为标准:“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说的也是文王。对文王,孔子既赞美又羡慕:“无忧者,其惟文王乎!”因为文王“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还有周公这样的贤臣辅佐武王,“成文武之德”、“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简直是十全十美,人生的大赢家!

所以,孔子推行的儒家之道几乎是照搬文武二王作为标准版本。一来以当朝的先王为偶像,不会犯下政治错误;二来文武之道向来为人称颂,值得后人推崇。

文武之道得见于《尚书》。尚书即上古之书,是周朝以前君王执政治世的公文集。《大学》引用的《康诰》、《大甲》、《帝典》均是《尚书》中的内容。其中《康诰》乃周公所述,康叔记之,并以周成王的口吻向天下百姓颁布。成王乃武王之子,其颁行的《康诰》强调以德服众,以德治民,可见其继承和发扬了文武之风,顺乎民意,顺应天命。故有“克明俊德”、“天之明命”之说。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素位而行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说的就是文王上应天命,品德纯美;文王德业泽被后代,后代当遵其遗教,发扬光大。对此,《中庸》也发表了感慨:“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王也,纯亦不已。”文王之所以是文王,完全是因为他具有永无止境的纯美品德啊!

同时,按照周朝贤王的标准,既是对今后君王的要求,也是对欲成为君子之民众的要求,而成不了君子的百姓,那就只好“由之而不可知之”了,照着做就行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从这一点来看,孔子的思想还是比较公平合理的。

素位而行,至诚无息什么意思?

极端素位而行的真诚是没有止息素位而行素位而行,而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

这句话出自《中庸》第26章:“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素位而行;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译文:极端的真诚是没有止息的,而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的长久素位而行了就会显露出来了,显露出来后就会悠远留长,悠远留长的就会广博深厚,而广博深厚的最终就会高大光明。因为广博深厚所以是承载万物的;因为高大光明所以是覆盖万物的;因为悠远留长所以是生成万物的。广博深厚是可以与地相比的,高大光明是可以与天相比的,而悠远留长则是永无止境的。如果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那么不显示的也会明显了,而不变动的也会有所改变化了,即使无所作为也会是有所成就的。

素位而行出自哪部著作?

01

礼记·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礼记·中庸》素位而行,意思是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素位而行出自《礼记·中庸》素位而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位的解释是现在所处之地位。语出《礼记·中庸》素位而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颖达 疏素位而行:“素,乡也。乡其所居之位而行其所行之事,不愿行在位外之事。”

《中庸》作者现学术届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是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

其表达的内涵是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达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达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其主旨是修养人性,其中关联了学习的方式,做人的规范和“三达德”等。

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说:君子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位而行的意思是,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应当做的事情。不愿乎其外,愿,是羡慕,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看看自己的位置,做该做的事,不羡慕别人。所以君子能随遇而安心,素位而行事。

羡慕别人是大毛病。因为我们常说的羡慕嫉妒恨,是从羡慕开始。

有一种说法是:当官的不能羡慕商人有钱,经商的不能羡慕官员有权,当官的羡慕商人有钱,就会贪腐,经商的羡慕官员有权就会攀附权贵,走捷径,影响社会公正,两者走到最后,结局都是毁灭,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羡慕别人。

我们普通人呢,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所处位置的不满,老是觉得自己的不赚钱,别人的赚钱,老觉得自己的东西不满意,羡慕别人手里的东西。然后就邯郸学步,迷失了自我。

人人都想改变命运,但改变命运不是今天该做的事情不做老想着另外做点什么,而是首先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君子素位而行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出处:《中庸》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对地位以外的名利存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到了夷狄这些族的地方,要学会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赏析:

素位而行近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换句话说,叫做安守本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分守己。这种安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阅读
分享